我在救國團台中市團委會西屯社會教育中心上插花班的課程已經近三年了,從一個不懂花藝的門外漢,到現在自己想開一家自己的花店。總覺得插花的心得,就像是修心,花開花謝,體悟生滅,所以更會珍惜當下的每一個時刻。花是美的象徵,也是真理的化身,無論是一朵花、一束花、一盆花,都給世間帶來不同的意境。所以插花藝術也給人帶來不同的意境和心情。
透過課程,學員們可以認識許多花材和特性,如常用的花材就有紫桔梗、迷你玫瑰、雪松、卡斯比亞;而海綿底座(又名:沙漠綠洲)則要泡在水中慢慢浸透,若急就章就會堅硬如石。賴唯榕老師常告訴我們需將感情融入花道中,她常告訴大家:「花道需先學習的基礎─半球型,就如同『合和互協』,將每個角度下調整到最佳狀態,相輔相成共同成就,所有的型一切皆會從這個最基礎的型演變而來。」學員學習有了基礎,再運用所學插成端莊的盆花,就會有成就感。我們課堂上有許多同學皆是慕老師的大名而來的,很多同學在學插花以前,常認為完成的作品只要自己滿意就好;現在,在課堂中及老師的指點下,發現作品還可以多角度地呈現不同的美感。
在日常插花中沒有刻板的公式可以遵循,然而一些通則可以借鑒,如採用平衡造型來突出沉穩。我們希望通過插花來表達自己的意涵,就要考慮到各個構圖因素,然後按照自己所要求的效果來組織和安排這些因素,複雜的構圖可能會顯得凌亂,初學者應多採用簡單的構圖。東方式插花中的花器是整個作品的重要組成部分之一,插的方式崇尚自然,講究優美的線條和自然的姿態,其構圖佈局高低錯落,作品清雅流暢,講究的是作品的意境。而我們這個流派是台灣最早引進西洋花藝的始祖,對花材和花器的選擇幾乎沒有限制,但強調的是作品要有生命感,是有生命的插花,構圖注重立體感和空間感,要留空白,以給人想像的餘地。藝術插花通過搭配組合,可以把非常不起眼的材料,組織成具有高雅情趣、自由奔放的藝術品,這也是我們這一流派插花的魅力所在。
書和音樂是人的精神糧食,而花是有生命的,也會令人賞心悅目。將插好的花放在玄關迎接每一天,就會有好的心情。口說好話如口吐蓮花,亦如噴灑香水在別人身上,自己也沾染到兩三滴;花朵讓環境芬芳也美化景觀,如同溫馨的語言讓人心情愉悅一般。花就是個沉默的祝福者、安慰者,陪伴我們度過生活中零碎的片段。她不語,只發出淡淡的香氣,使人在不知不覺間感到一種清新、溫柔的感覺。在你需要她時,感覺到她的安慰和祝福。她亦會樂意你在快樂的生活中將她遺忘。但她卻要在短暫的生命中努力盛放,安慰祝福有需要的人。
我在家裡種了許多花,覺得透過學習了插花,也更能學著如何去欣賞花。在花藝研討中,學員們個個興致濃厚,學習花道是條永無止盡的路,插花能陶冶性情、修身養性。來這裡與大家互動、分享,可以了解很多知識。每天都心存感激,學習如稻草彎腰般的謙卑,所得到的會是滿滿的福氣。再將福氣和快樂分享給別人,自己歡喜,別人也樂意接受。
快樂的時光總是飛逝而過,每次課程結束前,大家都會捧著自己滿意的作品,在鏡頭前留下了快樂、美麗的回憶。學習任何事物,絕非一蹴可幾;必須按部就班,持久努力,所以我推薦大家都能來上救國團插花班的課程試看看,如果自己經濟許可的話,我也會在救國團一直學習花藝下去。常見當年一起學花藝的朋友,今天很多都在各方面有所發展;他們有在社區、或機關團體做花藝教學的,寓教於樂,也是一種樂趣的享受!
作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