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车铃在耳际连珠响起,台北火车站人潮汹涌,快速行走的人们脸上依稀能看出几丝对假期刚结束的依依不捨。午后的阳光炽热如火,母亲的颈边泛起了一圈汗珠,牵着我的手,绕过便利商店和邮局,转了个弯,终于抵达位于中山北路的救国团「励学中心」。
自从得知学校第二外语只能选修法文和西班牙文之后,我下定决心一定要到外面学日文。母亲顺着我的心意带我到各处询问日文课程,找了几家都觉得不是很理想,最后才决定到救国团看看。一踏入励学中心开放式的大厅内,两张静置于斜阳下的桌子显得悠哉而闲静,嵌在右侧书架上的绿色课程表像鳞片般向外侧翻出,令人无法忽视,我迫不及待拿起一张来看,摊开,视线扫到第一排最初阶的五十音。
这里的老师教得好吗?母亲探问。「都教得不错啊。」母亲环顾四周,环境看起来挺干净宽敞,价格也很合理,问了我的意思,看我似乎也很满意。那就试试看吧,她说,并让我挑了一个自己喜欢的时段,当场缴费报了名。
我的日文老师金子祐己是个日台双国籍的女老师,有一头俏丽的棕色捲髮和甜甜的笑容。她上课幽默风趣,标准的东京口音,声音宏亮而俐落。学日文一开始最大的难题就是要背五十音,这一关听起来容易,却是极重要的关卡。老师利用一个月的时间教五十音,一堂三小时的课,时常会花一个多小时要我们当场手写边记忆,还会临时抽考,如此教导下,我自然而然突破了大家认为困难的起步。之后的漫长光阴里,金子老师都是用如此严谨的态度,带领我们认识日文的变化、句型以及单字。上课时,我最喜欢跟着老师一同朗诵,随着她的语调,我得以辨认出自己的发音是否正确,更重要的是,让我培养出学语言最重要的「开口」勇气。
学了日文,我觉得我的世界豁然开阔起来,我常常会督促自己接触日文,看日文的杂志,与日本人作朋友。高三那一年,我自告奋勇担任了日本岸和田中学来台一对一接待生,也认识了除了金子老师以外的第一位日本朋友「西坂映美」。那天下午,我们坐在树荫下,凉风徐徐拂过,「今日はいい天気ですね。」我几乎将金子老师教我的所有句型都用上了,不同于说英文时的害臊和羞愧,小小的成就感从心中涌上,好像融炎上偶然迸发出樱花的那种奇异感动。日后我向老师提起这件事情,她很高兴,勉励我继续努力。
我从来没有停止救国团的日文学习,到北车上日文课逐渐成为我生活的一种日常,那条通往中山北路的七号出口,也变成我在北车走过最频繁的一段路。上日文课对于总是忙碌于学校课业的我来说,竟是一种放松。有时,我在学校遇到一些不如意,或是因为成堆的考试和作业搞得身心俱疲,来到救国团,一切的烦恼似乎就会歷经一些特别的洗涤,金子老师不但教书,也交心,当我遇到生活上或是课业上的难题时,老师会适时给我一些建议,有时她看到我困倦的模样,她也会主动关心我,为我打气。放声朗诵着日语文章和单字,没有竞争压力、没有考试的简单和规律,总能使我感到格外踏实,即便上课到晚上九点半,我仍半点不觉疲累,反而更佳精神奕奕。
时光荏苒,转眼间,我成了大学生,开始接触更多的人、事、物,学校多采多姿的活动填满了我大部分的生活。大二开始,我双主修日文,越深入日文这块领域,就越发现自己是多么喜欢日文,并认真考虑朝着这个领域继续迈进。如今,学校的日文课和活动总是填满了一週的行程表,但我永远会保留一个小小的时段,给救国团、给金子老师。 展开下一期的简章,我们班在课表上的位置已经成为救国团里金子老师的课之中,第二高阶的班级了。回想这这一路走来的歷程,我认为不管在身体还是心灵上,都已经过许多考验和成长。救国团这一方空间,贯穿了我的中学时光,即便课业表现不好,我都知道,自己还有另一个小小的天地,可以无忧无虑,快乐学习,在救国团每一刻的停留,都成为我珍贵的学习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