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產會今日第二次(第一次為108年11月5日披露於同一媒體)透過特定媒體指稱救國團當年用台北學苑5坪土地,「以少換多」向國有財產署交換到嘉義市區國有土地,讓原本產權單一國有地,成了救國團與國家共同持有,認為有圖利問題。
救國團表示,黨產會不向該團查證,七個月後再重複第二次向特定媒體透露同一錯誤訊息,救國團對於獨立機關如此不中立且偏頗的心態深感遺憾。
事實上,該4.84坪土地原係救國團向國產署承租,國產署於陳水扁執政時期函知救國團,希望救國團可以購買該畸零地。購買多年後,救國團將台北學苑屬於政府之土地歸還政府並捐贈建物。隨後,國產署欲標售該土地地上權,而該4.84坪土地剛好卡在基地關鍵位置,因此國產署希望救國團同意以該地的市價交換嘉義學苑部分產權,且要求只能交換嘉義學苑產權。當時如果救國團不同意,即變成釘子戶,奇貨可居,惟救國團為配合政府政策,乃勉強同意交換。後來,台北學苑土地由中國人壽出標141億6800萬元標得地上權,興建中壽企業總部及五星級飯店兩棟建築,所以最大獲利者是政府,如今反被黨產會如此抹黑,讓救國團有理變沒理、合法變違法。
救國團回憶當年為了協助遠道且清寒的學生,解決就學期間的住宿問題,乃籌建台北學苑。救國團每週為他們舉辦各類競賽、社團活動或專題演講,提供學員在課業以外安全、健康的休閒活動。學苑還播放二輪電影,一次兩部不清場,一張票價七塊半,是市民、學生看電影的最佳場所,也是學生社團成果發表會的首選場地。當時有不少中研院院士,以及前新北市議會林新欽秘書長、前台中市建設局沐桂新局長、記者及作家陳安儀、名主持人陳鳳馨等,都曾是台北學苑檯燈下辛勤苦讀的身影。然而隨著怪手的轟然巨響,那些純粹而飽滿的記憶、簡單而真實的心情,霎時成了堆堆瓦礫與陣陣塵煙。
救國團所作所爲都是配合政府政策及依法辦事,如今政府沒有照顧和培育青年的政策,卻又不停的抹黑及打壓真正想為青年服務的救國團,令人憤慨與遺憾!